公司簡介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公規院)成立于1954年,原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現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工于創新,規以致遠。公規院將秉承“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勇于創新、善于合作”的企業精神,以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工程咨詢公司”為愿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當期及未來價值增值最大化”為理念,深化推進“11266”發展戰略,努力成為產業鏈前端和高端的引領者、全價值鏈增值的貢獻者、行業技術創新的領導者。
發展至今,公規院實現了從單產業點到全產業鏈(規劃策劃、可行性研究、投融資、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資產處置)、從國內到國際、從公路到大土木行業的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全過程一體化咨詢服務產業格局。
創新發展是公司在 60 多年發展中獲得的最寶貴經驗,也是我們贏得未來、贏得市場的根本性內生動力。公司進一步深化創新驅動,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增強科技對生產經營支撐作用,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公司歷史悠久、行業地位領先,在特大橋、道路、隧道、市政、國際工程、招投標、監測及養護、工程管理等領域培養了咨詢、規劃、投融資、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資產處置等一大批具有廣泛行業影響力、視野寬闊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
公規院現有員工1300余人,碩博學歷人員占比超過50%,高級職稱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高達45%,其中包含了一大批具有廣泛行業影響力、寬闊視野和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公司先后培養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名、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中國青年科技獎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7名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人才。
近年來,公規院積極落實“五商中交”戰略,加快轉產、轉商、轉場,強化提升資本運作能力。在城市規劃、綜合市政、軌道交通、景觀園林、橋梁監測養護以及環保治理、工程總承包等領域發展迅速,新業務占公司業務總量已超 50%。同時,公司緊跟“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國際化優先發展戰略,百余個國際項目遍及五大洲 70 個國家。其中,馬來西亞東部鐵路、塞爾維亞澤蒙大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文萊 PMB 跨海大橋等已經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代表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強化創新驅動,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2年5月20日12時,沙溪大橋所在莆炎高速公路(三明境)最后一段——大田廣平至三明莘口段正式通車、投入運營,至此莆炎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這條長達706公里的高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完成它對閩、贛、湘三省人民最長情的告白,它將長久陪伴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承載他們走向四海,迎接他們回歸家鄉,看著他們忙碌的腳步,傾聽著他們對未來的暢想。
這最后一公里的控制性工程就是三明段的沙溪大橋。沙溪大橋坐落于月亮灣景區,于兩山之間跨越沙溪河,它將成為三明市的又一個地標性建筑,也會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又一個打卡地,更加是橋梁建設者的又一個心之所向。它不僅有出眾的外貌,還有高深的內涵,它是一座內外兼修的橋。
沙溪大橋擁有同類型橋梁的世界之最。它全長1408米,主橋采用100+2×176+100米四跨鋼桁組合連續剛構橋,為同類型世界最大跨徑,依次跨越205國道、沙溪河和鷹廈鐵路,主墩最大墩高117米;引橋為40米、50米裝配式工字組合連續梁橋。
沙溪大橋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中首個采用設計方牽頭的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的項目,由公司和中交二航局聯合體承建。公司作為牽頭方,發揮設計單位技術領先、前端策劃的優勢,利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堅持貫徹全壽命周期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大橋的建設條件,結合建設資源及建設目標,制定設計、施工一體化計劃,在設計階段提前統籌,設計施工相結合,改變了傳統設計、施工分隔的局面,將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的智慧共同投入到實施建造的全過程。設計方案始終兼顧“可實施、易實施”的理念,大橋上部結構全部采用“廠內預制+現場拼裝”的方式施工;設計施工共同研究,主橋節段采用纜索吊安裝的方案,減小了對既有鷹廈鐵路、205國道和景區的影響,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解決了山區施工場地受限情況下的鋼桁梁大節段安裝難題。項目不僅實現了設計施工一體化,同時還通過免涂裝耐候鋼的應用,減少運營階段管養的投入,實現全壽命周期橋梁耐久性與經濟總投入最小的理念愿景。
沙溪大橋是數字化技術全壽命周期應用的成果。BIM技術應用最好的途徑是從設計開始,而設計院牽頭的總承包模式又為這個途徑提供了最好的土壤。設計階段即對BIM進行了全過程策劃,設計階段完成了模型結構信息的輸入;施工階段搭建項目管理平臺,將設計階段的模型數據用于施工管理,補充施工階段信息;實現了BIM技術在總承包項目上的全過程應用,大大提升了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這些帶著設計、施工信息的BIM成果會移交給業主單位,為大橋維修、養護提供數據基礎,在運營期進一步延伸應用數字化技術。
沙溪大橋是公司在總承包路上的一次經驗積累,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智能化建造、信息化管理”的“五化”應用,推動橋梁建設由傳統的設計、現場施工作業方式向新技術、新工藝現代化生產方式轉變。公司不僅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沙溪大橋工程建設,樹立了良好工程形象,推動當地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還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依托本項目,獲得了16項專利、橋型結構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依托大橋建設開展的BIM應用課題,獲得中國公路學會交通BIM工程創新獎設計類一等獎、施工類二等獎,入圍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2019年度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典型案例”。